從新聞廣播到體育競賽,從商業銷售到非營利組織,到各領域名人 - 每個人都在線上播放直播視頻。抖音跟臉書直播是此類方式曝光的的首選方法,因為它們讓品牌商可以直接跟粉絲溝通。

而在經營品牌的初期,必須要建構屬於自己的基本觀眾,因為這麼多直播主心中知道,少了穩定的基礎觀眾群體,這個直播將不吸引人駐足觀看。

我們給你購買Facebook直播人數的重點提示:

幫自己的直播買粉絲觀看人數是許多成功直播頻道初期的策略,頁面上跳動的觀看數據,可以讓直播主炒熱氣氛,當你在講解產品時,對於初期踏入直播領域的商家,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行銷策略;而直播老手更能透過這樣的操作,強化網友的信任度。

你要知道直播沒人氣可能會使當次直播草率收場,提升直播線上人數令直播主持人充滿熱情,無論是自然流量或購買人數,都比較有繼續成長的可能性!

在您的手機上打開Facebook App幾個步驟您的直播就開啟了,高人氣粉絲專頁有足夠粉絲上限觀看,新加入的直播主很能沒有粉絲群觀看直播影片,我們不建議超高人氣的直播主購買直播人數,因為你們的線上人數已經夠多,受眾夠精準,但對於開始經營的直播臺,沒人氣等於難以成長,能在每次直播衝高直播人數,吸引觀眾觀看影片有更多可能性。

下單前需知:若有任何問題,請先詢問LINE客服

刷直播人數的3大特色

#1 可包月,可即時提供直播流量的自助平臺
專屬系統供應每月大量直播臺大量直播人數支援,想用就用!24小時系統支援,享受整個月天天開直播天天有人數的好服務。

我們給您灌的直播人數成本低且固定,讓您剩下的預算可以做更多活動、宣傳、促銷,進行針對消費者的各類行銷活動,為長久的忠實粉絲奠定堅實基礎。。

#2 直播人氣奠定人氣
上網看直播,一個直播有5000人,另一個直播只有5人,您會選擇看哪個直播?當你啟動系統後,開臺後人數就會逐步提高,人數達到數量後開始穩定停留,人數不爆衝、不會急速掉落,這樣的穩定人氣幫直播主持人無後顧之憂進行直播。

#3 購買直播人數有風險嗎?
但您不必擔心直播臺有被關閉帳號等的風險,因為這單純是導入流量,不對臉書或是抖音帳號本身造成傷害。若遇到Facebook或是臉書更動它們直播系統程式,可能發生短暫時間直播人數服務無法正常運作,我們都會協助更新演算法,不讓您的權益受損。

多次使用:即時付款,直播人數自動逐步上線,不會有延誤,您愛什麼時候直播都可以。

穩定提升:進一步改進的人數上升速度,正常狀態下人數不爆衝、不急速掉落。

超快啟動:當下買當下用,及時派上用場。

LLIVE455CEFE5VE

 

抖音灌觀看人數包月,提供直播人數購買灌水網路行銷服務

 

開直播提高人氣的方法:  買蝦皮Shopee在線直播人數包月

1、要想更多的粉絲進入直播間觀看直播,首先要設計好直播間的封面和標題。

用戶選擇進入直播間,第一眼就是要看封面和標題,是不是能夠吸引他。大家在設置封面和標題時可,以使用主播個人寫真、道具,也可以是主播和直播間產品合影,利用誇張的肢體語言等,充分利用使用者的好奇心理。

2、平時要儘量參與官方活動,增加曝光率。 抖音在線買觀看人數包月

保證帳號視頻或者直播的頻率次數,增加活躍度,讓用戶知道你一直都在。也可以借助官方推助流量補補和海淘流量增加直播線上人數。

直播前,在朋友圈或者qq群進行宣傳,讓朋友觀看直播,幫自己增加人氣。 YouTube衝直播人數包月

3、用戶進入直播間後,要想辦法留住他們。 買Facebook觀看人數

直播內容尤為重要。現在早已經過了靠顏值和尬聊的直播內容就可以吸引觀眾的時期,主播們要儘量有針對性地去設計一些優質的直播內容。

平時要多看那些成功的播主直播,吸取經驗,多積累可利用的直播話題,慢慢的,使用者就會主動參與進來,直播人氣自然會得到提升。

4、巧用引流工具。 蝦皮Shopee在線直播人數灌水

引流工具就是我們常說的補單,很多人對補單不以為意,認為為了面子去增加不存在的直播人數沒必要,實際上如今補單平臺那麼多,一定是有它的道理的。

在心理學裡面有一個效應叫羊群效應。很多人進直播間,目的都是圍觀紮堆。 買抖音在線觀看人數

所以當你的直播間人數增多時,很容易引起跟風效應,吸引更多的人來直播間觀看。這裡我建議大家可以先使用一下免費的工具。

5、多站在粉絲角度思考。 Instagram衝直播人數包月

與粉絲相處不能限於自己的看法,多數時間站在粉絲的角度去思考。

不少的主播嘴上說著把粉絲當作“家人”看待,能做到的少之又少,一開播就要禮物,聊天不回,點歌不唱,這樣做終究是曇花一現,都不是長遠的做法。灌蝦皮Shopee直播人數

我們要吻所有日子,連同苦難一起  文/July鯨魚  時間這個東西,容易使人變成啞巴。  比如很多人曾經年少時有過各種關于夢想的渴求,之后便慢慢地把這些擱置。后來在生活這個大熱鍋里來回滾燙這么多年,那些現實主義的愉悅感逐漸占了上風。雖然沒有功成名就天下知,但手中握有的錢、名下的不動產,足以讓一個人活得洋洋得意、自命不凡。但更多的人,并沒有獲得現實多少特殊的青睞,他們更多的是在生活里打了無數個滾,一輩子敷衍著奔波的疲憊,只為了一周那唯一的不用出去工作的休息日。  不論如不如意,總有一日,我們也許突然回想起,多年前那個倔強又執著的少年,他曾在午夜夢回深情凝視那夜的月光,他愛著這世界,他愛這虛假的公平,也愛這絕對的不公平。  或許誰也沒想到。那些曾經赤誠的追夢人,在許多年后達成了一個默契,那就是一起聽到了夢破碎的聲音。那聲音不是淅淅瀝瀝地緩慢的長調,而是咣當一聲。  青春摔個粉碎。  韓國電影《熔爐》里說:“我們一路奮戰,不是為了改變這個世界,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原本的我們。”這些年里,不知道你還會記得曾經的那些單純、熾熱,像剛剛從生產線鍛造成功的鐵塊,盡管懷有瑕疵,但是它在太陽光的映襯下,閃閃發亮,足以耀出眼淚。  嚴馥就這樣被時光逼成了啞巴。他對于過去的那些事兒選擇了緘默不語。后來我們去旅游時聊到夢想這個話題,沒想到居然打開了他的話匣子。  在這之前,我一直認為他是一個沉默自持、懂得分寸的成功的人。  嚴馥很喜歡做飯。當十歲的他,用無比自豪的語氣地和家人說他要當一個偉大的廚師時,客廳里響起了熱熱鬧鬧的忽視。大人們好像沒有聽到他在說什么,繼續談論著其他有趣的話題。十五歲的他決定去廚師學院深造時,家里人空前團結,一致反對。一向樂此不疲吵架的父母竟然意外地和好了。那一次吵架吵厲害了,一個冷不丁,他媽媽給了他一耳光。  他說他沒有哭。只是臉辣辣的。后來他被關禁閉了。一整個暑假。他想過很多次逃跑的方法,丈量從陽臺到地的距離,試了各種繩子的堅韌度,最終還是沒有逃出去。  他喝了一口黑咖啡,回過頭來對我說:“媽的。如果當時不那么挫,逃得掉就好了。”  “可你還是不敢。”我恰當補上一刀。  “啊。不敢……”他單薄的聲音飄蕩在深秋涼涼的空氣,像一把鋒利的刀子狠狠刮著歲月。但沒有人喊痛。沒人記得。  有些遺憾,并不會隨著時間的推進而遁形。  嚴馥遵從家里的安排,按部就班地上學,從重點初中到重點高中,從一個月回三次家到一個月回一次家。后來干脆不回。  “我再也沒有做過飯。因為很少回家。也沒有條件。每次在食堂吃飯,我覺得我很羨慕他們。可是我說不出口。好像全天下人都覺得當一個廚子是多么的難以啟齒。我自己也很恥辱地承認了。”  天生聰明的嚴馥后來頂住了高考那盛大又枯燥的壓力,像一個識趣的成年人,在時代的浪潮中,順著軌跡繼續往前走,每一步都是家長殷切希望的那樣,踏踏實實,每一步都踏出皮鞋般難忘的閃亮。  他熬了一個又一個艱難又勢在必得的夜,嚼著那些必須品味的苦味,努力把它記住。可是他還是漸漸地忘了。他說,那些很多人想知道的奮斗的過程,他真的都忘了。不是記不住,而是在潛意識里,他從來沒有在乎過這些。  這世俗又普通的成功。像下午五點鐘已退潮的海面,看似是那么心曠神怡,又有誰料到一個小時之前剛剛蔓延而來的生命般的潮涌。嚴馥曾經執著追求過那一瞬間的綻放,可是他沒有堅持下來。  嚴馥最快樂的時刻,是廚房里亮著的橘黃色的燈光,他圍著圍裙,認真對待那些蔬菜,呆呆又傻里傻氣的南瓜,纖瘦又愛臭美的黃瓜,熱情奔放的油菜,孤傲有型的火龍果,豐滿可愛的肉們。他熟練地切著土豆絲,打開開關,放油、放肉、加鹽、放菜,每一秒都值得等待,每一刻都變得有意義。他想一直這樣下去。他想有一天,他指導一個團隊,完成一次成功的滿漢全席。然后在他們心滿意足的神情里狠狠笑一把。  他喜歡廚師這個職業。雖然忙碌,雖然有時不那么體面,可是有趣得很。每天都做熟悉的菜,但每天都有新的感覺。而他每天坐在辦公室里,處理著那些勾心斗角,小心供奉著上下的關系,在瑣碎的光陰中耗盡自己幾乎快要消失的能量。  他說自己平常閑下來,最常做的事情也是做飯。做飯做久了,就會容易和食物發生感情。每個食物都值得被妥帖對待,和人一樣。  生活夾雜在這一片煙火氣中,逐漸變得柔軟。  然后他說自從升了官,再也沒有時間做飯了。大概有一年了。他都快忘記做飯的感覺了。  “我常常在結束一局酒場后,感到盛大的空虛。我快忘記生活本來是什么樣子了。”  他被生活推搡著前進,卻時常又覺得被它漸漸拋棄了。他活得像個漏了氣的氣球,飄散在空中,只剩色澤鮮艷。他被生活套住了。尷尬又可笑的境地,遲遲下不了臺面。  那次分開后,一別就是三年。后來新年我在生病,生活又不大如意,沒想到收到了他的明信片。  他告訴我:“他拿到廚師證了。現在已經在一家頗有名氣的酒店里做了兩個月的廚師了。”  我突然覺得生命真是美好呀。  有那么多種可能。好的壞的。終于等待了一個好的可能。  而他怎么達到的呢。無非是揣著和不理解你的世界決一死戰的決心,起早貪黑,踽踽獨行,卻開心得要命。那份熱愛讓所有艱難失了傲氣。他終于覺得為自己而活,又終于做到了,沒有辜負這份勇敢。  真是好樣的。  生活就是死樣子呀。它不夠遷就我們,又不夠大氣和公平。所以很多時候你不能夠泄氣。你需要匍匐,等待,蟄伏,努力,前進,你不要討好別人,不需要假裝和虛偽,你要做自己,等那一個契機。  我們要吻所有日子。連同苦難,困頓,糟粕,齟齬一起。  你要等。 看似比你幸福的人,往往經歷過更大的苦難 學會在苦難中看到機會 真的有一生順遂沒有挫折苦難的人生嗎?分頁:123

賈平凹:哭三毛  三毛死了。我與三毛并不相識但在將要相識的時候三毛死了。三毛托人帶來口信囑我寄幾本我的新書給她。我剛剛將書寄去的時候,三毛死了。我邀請她來西安,陪她隨心所欲地在黃土地上逛逛,信函她還未收到,三毛死了。三毛的死,對我是太突然了,我想三毛對于她的死也一定是突然,但是,就這么突然地將三毛死了,死了。  人活著是多么的不容易,人死燈滅卻這樣快捷嗎?  三毛不是美女,一個高挑著身子,披著長發,攜了書和筆漫游世界的形象,年輕的堅強而又孤獨的三毛對于大陸年輕人的魅力,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像來估價都是不過分的。許多年里,到處逢人說三毛,我就是那其中的讀者,藝術靠征服而存在,我企羨著三毛這位真正的作家。夜半的孤燈下,我常常翻開她的書,瞧著那一張似乎很苦的臉,作想她畢竟是海峽那邊的女子,遠在天邊,我是無緣等待得到相識面談的。可我怎么也沒有想到,一九九O年十二月十五日,我從鄉下返回西安的當天,驀然發現了《陜西日報》上署名孫聰先生的一篇《三毛談陜西》的文章。三毛竟然來過陜西?我卻一點不知道!將那文章讀下去,文章的后半部分幾乎全寫到了我:三毛說,“我特別喜歡讀陜西作家賈平凹的書。”她還專門告我普通話念凹為(āo),但我聽北方人都念凹(wā),這樣親切所以我一直也念平凹(wā)。她告訴我,“在臺灣只看到了平凹的兩本書,一本是《天狗》,一本是《浮躁》,我看第一篇時就非常喜歡,連看了三遍,每個標點我都研究,太有意思了,他用詞很怪可很有味,每次看完我都要流淚。眼睛都要看瞎了。他寫的商州人很好。這兩本書我都快看爛了。你轉告他,他的作品很深沉,我非常喜歡,今后有新書就寄我一本。我很崇拜他,他是當代最好的作家,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。他的書寫得很好,看許多書都沒像看他的書這樣連看幾遍,有空就看,有時我就看平凹的照片,研究他,他腦子里的東西太多了……大陸除了平凹的作品外,還愛讀張賢亮和鐘阿城的作品……”讀罷這篇文章,我并不敢以三毛的評價而洋洋得意,但對于她一個臺灣人,對于她一個聲名遠震的作家,我感動著她的真誠直率和坦蕩,為能得到她的理解而高興。也就在第二天,孫聰先生打問到了我的住址趕來,我才知道他是省電臺的記者,于一九九O年的十月在杭州花家山賓館開會,偶爾在那里見到了三毛,這篇文章就是那次見面的談話記錄。孫聰先生詳細地給我說了三毛讓他帶給我的話,說三毛到西安時很想找我,但又沒有找,認為“從他的作品來看他很有意思,隔著山去看,他更有神秘感,如果見了面就沒意思了,但我一定要拜訪他。”說是明年或者后年,她要以私人的名義來西安,問我愿不愿給她借一輛舊自行車,陪她到商州走動。又說她在大陸幾個城市尋我的別的作品,但沒尋到,希望我寄她幾本,她一定將書錢郵來。并開玩笑地對孫聰說:“我去找平凹,他的太太不會吃醋吧?會燒菜嗎?”還送我一張名片,上邊用鋼筆寫了:“平凹先生,您的忠實讀者三毛。”于是,送走了孫聰,我便包扎了四本書去郵局,且復了信,說盼望她明年來西安,只要她肯冒險,不怕苦,不怕狼,能吃下粗飯,敢不衛生,我們就一塊騎舊車子去一般人不去的地方逛逛,吃地方小吃,看地方戲曲,參加婚喪嫁娶的活動,了解社會最基層的人事。這書和信是十二月十六日寄走的。我等待著三毛的回音,等了二十天,我看到了報紙上的消息:三毛在兩天前自殺身亡了。  三毛死了,死于自殺。她為什么自殺?是她完全理解了人生,是她完成了她活著要貢獻的那一份藝術,是太孤獨,還是別的原因,我無法了解。作為一個熱愛著她的讀者,我無限悲痛。我遺憾的是我們剛剛要結識,她竟死了,我們之間相識的緣分只能是在這一種神秘的境界中嗎?!  三毛死了,消息見報的當天下午,我收(www.lz13.cn)到了許多人給我的電話,第一句都是“你知道嗎,三毛死了!”接著就沉默不語,然后差不多要說:“她是你的一位知音,她死了……”這些人都是看到了《陜西日報》上的那篇文章而向我打電話的。以后的這些天,但凡見到熟人,都這么給我說三毛,似乎三毛真是我的什么親戚關系而來安慰我。我真誠地感謝著這些熱愛三毛的讀者,我為他們來向我表達對三毛死的痛惜感到榮幸,但我,一個人靜靜地坐下來的時候就發呆,內心一片悲哀。我并沒有見過三毛,幾個晚上都似乎夢見到一個高高的披著長發的女人,醒來思憶著夢的境界,不禁就想到了那一幅《洛神圖》古畫。但有時硬是不相信三毛會死,或許一切都是訛傳,說不定某一日三毛真的就再來到了西安。可是,可是,所有的報紙、廣播都在報道三毛死了,在街上走,隨時可聽見有人在議論三毛的死,是的,她是真死了。我只好對著報紙上的消息思念這位天才的作家,默默地祝愿她的靈魂上天列入仙班。  三毛是死了,不死的是她的書,是她的魅力。她以她的作品和她的人生創造著一個強刺激的三毛,強刺激的三毛的自殺更豐富著一個使人永遠不能忘記的作家。  1991年1月7日 賈平凹作品_賈平凹散文集 賈平凹:寫給母親 賈平凹:殘佛分頁:123

朱自清:我是揚州人  有些國語教科書里選得有我的文章,注解里或說我是浙江紹興人,或說我是江蘇江都人——就是揚州人。有人疑心江蘇江都人是錯了,特地老遠的寫信托人來問我。我說兩個籍貫都不算錯,但是若打官話,我得算浙江紹興人。浙江紹興是我的祖籍或原籍,我從進小學就填的這個籍貫;直到現在,在學校里服務快三十年了,還是報的這個籍貫。不過紹興我只去過兩回,每回只住了一天;而我家里除先母外,沒一個人會說紹興話。  我家是從先祖才到江蘇東海做小官。東海就是海州,現在是隴海路的終點。我就生在海州。四歲的時候先父又到邵伯鎮做小官,將我們接到那里。海州的情形我全不記得了,只對海州話還有親熱感,因為父親的揚州話里夾著不少海州口音。在邵伯住了差不多兩年,是住在萬壽宮里。萬壽宮的院子很大,很靜;門口就是運河。河坎很高,我常向河里扔瓦片玩兒。邵伯有個鐵牛灣,那兒有一條鐵牛鎮壓著。父親的當差常抱我去看它,騎它,撫摩它。鎮里的情形我也差不多忘記了。只記住在鎮里一家人家的私塾里讀過書,在那里認識了一個好朋友叫江家振。我常到他家玩兒,傍晚和他坐在他家荒園里一根橫倒的枯樹干上說著話,依依不舍,不想回家。這是我第一個好朋友,可惜他未成年就死了;記得他瘦得很,也許是肺病罷?  六歲那一年父親將全家搬到揚州。后來又迎養先祖父和先祖母。父親曾到江西做過幾年官,我和二弟也曾去過江西一年;但是老家一直在揚州住著。我在揚州讀初等小學,沒畢業;讀高等小學,畢了業;讀中學,也畢了業。我的英文得力于高等小學里一位黃先生,他已經過世了。還有陳春臺先生,他現在是北平著名的數學教師。這兩位先生講解英文真清楚,啟發了我學習的興趣;只恨我始終沒有將英文學好,愧對這兩位老師。還有一位戴子秋先生,也早過世了,我的國文是跟他老人家學著做通了的,那是辛亥革命之后在他家夜塾里的時候。中學畢業,我是十八歲,那年就考進了北京大學預科,從此就不常在揚州了。  就在十八歲那年冬天,父親母親給我在揚州完了婚。內人武鐘謙女士是杭州籍,其實也是在揚州長成的。她從不曾去過杭州;后來同我去是第一次。她后來因為肺病死在揚州,我曾為她寫過一篇《給亡婦》。我和她結婚的時候,祖父已死了好幾年了。結婚后一年祖母也死了。他們兩老都葬在揚州,我家于是有祖塋在揚州了。后來亡婦也葬在這祖塋里。母親在抗戰前,兩年過去,父親在勝利前四個月過去,遺憾的是我都不在揚州;他們也葬在那祖塋里。這中間叫我痛心的是死了第二個女兒!她性情好,愛讀書,做事負責任,待朋友最好。已經成人了,不知什么病,一天半就完了!她也葬在祖塋里。我有九個孩子。除第二個女兒外,還有一個男孩不到一歲就死在揚州;其余亡妻生的四個孩子都曾在揚州老家住過多少年。這個老家直到今年夏初才解散了,但是還留著一位老年的庶母在那里。  我家跟揚州的關系,大概夠得上古人說的“生于斯,死于斯,歌哭于斯”了。現在亡妻生的四個孩子都已自稱為揚州人了;我比起他們更算是在揚州長成的,天然更該算是揚州人了。但是從前一直馬馬虎虎的騎在墻上,并且自稱浙江人的時候還多些,又為了什么呢?這一半因為報的是浙江籍,求其一致;一半也還有些別的道理。這些道理第一樁就是籍貫是無所謂的。那時要做一個世界人,連國籍都覺得狹小,不用說省籍和縣籍了。那時在大學里覺得同鄉會最沒有意思。我同住的和我來往的自然差不多都是揚州人,自己卻因為浙江籍,不去參加江蘇或揚州同鄉會。可是雖然是浙江紹興籍,卻又沒跟一個道地浙江人來往,因此也就沒人拉我去開浙江同鄉會,更不用說紹興同鄉會了。這也許是兩棲或騎墻的好處罷?然而出了學校以后到底常常會到道地紹興人了。我既然不會說紹興話,并且除了花雕和蘭亭外幾乎不知道紹興的別的情形,于是乎往往只好自己承認是假紹興人。那雖然一半是玩笑,可也有點兒窘的。  還有一樁道理就是我有些討厭揚州人;我討厭揚州人的小氣和虛氣。小是眼光如豆,虛是虛張聲勢,小氣無須舉例。虛氣例如已故的揚州某中央委員,坐包車在街上走,除拉車的外,又跟上四個人在車子邊推著跑著。我曾經寫過一篇短文,指出揚州人這些毛病。后來要將這篇文收入散文集《你我》里,商務印書館不肯,怕再鬧出“閑話揚州”的案子。這當然也因為他們總以為我是浙江人,而浙江人罵揚州人是會得罪揚州人的。但是我也并不抹煞揚州的好處,曾經寫過一篇《揚州的夏日》,還有在《看花》里也提起揚州福緣庵的桃花。再說現在年紀大些了,覺得小氣和虛氣都可以算是地方氣,絕不止是揚州人如此。從前自己常答應人說自己是紹興人,一半又因為紹興人有些戇氣,而揚州人似乎太聰明。其實揚州人也未嘗沒戇氣,我的朋友任中敏(二北)先生,辦了這么多年漢民中學,不管人家理會不理會,難道還不夠“戇”的!紹興人固然有戇氣,但是也許還有別的氣我討厭的,不過我不深知罷了。這也許是阿Q的想法罷?然而我對于揚州的確漸漸親熱起來了。  揚州真像有些人說的,不折不扣是個有名的地方。不用遠說,李斗《揚州畫舫錄》里的揚州就夠羨慕的。可是現在衰落了,經濟上是一日千丈的衰落了,只看那些沒精打采的鹽商家就知道。揚州人在上海被稱為江北老,這名字總而言之表示低等的人。江北老在上海是受欺負的,他們于是學些不三不四的上海話來冒充上海人。到了這地步他們可竟會忘其所以的欺負起那些新來的江北老了。這就養成了揚州人的自卑心理。抗戰以來許多揚州人來到西南,大半都自稱為上海人,就靠著那一點不三不四的上海話;甚至連這一點都沒有,也還自稱為上海人。其實揚州人在本地也有他們的驕傲的。他們稱徐州以北的人為侉子,那些人說的是侉話。他們笑鎮江人說話土氣,南京人說話大舌頭,盡管這兩個地方都在江南。英語他們稱為蠻話,說這種話的當然是蠻子了。然而這些話只好關著門在家里說,到上海一看,立刻就會矮上半截,縮起舌頭不敢嘖一聲了。揚州真是衰落得可以啊!  我也是一個江北老,一大堆揚州口音就是招牌,但是我卻不愿做上海人;上海人太狡猾了。況且上海對我太生疏,生疏的程度跟紹興對我也差不多;因為我知道上海雖然也許比知道紹興多些,但是紹興究竟是我的祖籍,上海是和我水米無干的。然而年紀大起來了,世界人到底做不成,我要一個故鄉。俞平伯先生有一行詩,說“把故鄉掉了”。其實他掉了故鄉又找到了一個故鄉;他詩文里提到蘇州那一股親熱,是可羨慕的,蘇州就算是他的故鄉了。他在蘇州度過他的童年,所以提起來一點一滴都親親熱熱的,童年的記憶最單純最真切,影響最深最久;種種悲歡離合,回想起來最有意思。“青燈有味是兒時”,其實不止青燈,兒時的一切都是有味的。這樣看,在那兒度過童年,就算那兒是故鄉,大概差不多罷?這樣看,就只有揚州可以算是我的故鄉了。何況我的家又是“生于斯,死于斯,歌哭于斯”呢?所以揚州好也罷,歹也罷,我總該算是揚州人的。  1946年9月25日作   朱自清作品_朱自清散文集 朱自清:威尼斯 朱自清:說話分頁:123


抖音在線衝觀看人數包月
洗直播觀看人數最快速- 衝蝦皮Shopee在線觀看人數 衝抖音在線直播人數包月最多人使用的刷直播人數系統- 灌TikTok觀看人數 灌Facebook在線直播人數刷直播觀看流量很穩定- 買TikTok在線觀看人數 買抖音在線直播人數

arrow
arrow

    d16e9x2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